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22-02-25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解读省委一号文件——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25日,2022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点击图片链接查阅全文

        当天,在省政府举行的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对文件进行解读。

应对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杨时云介绍,在起草文件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三个方面背景——

        一是着眼于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必须继续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要位置,更大力度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守稳“三农”底线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

        二是着眼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体系,逐步完善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协同推进等各项机制,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

        三是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对照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要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更大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品质落差。

更加注重符合江苏实际、体现江苏特色

        “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严格把握底线任务,聚焦重点工作和具体抓手,提出年度目标和针对性举措,内容上更加注重符合江苏实际、体现江苏特色。”杨时云说,文件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突出”:

        突出稳中求进要求。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强调既要稳住“三农”发展好局面,坚决扛起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要注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突出走在前列目标。比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化管护体制改革,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教育、医疗、养老、医保等方面明确更高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连续第11年提高、达到每人每月187元;推动部省共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等。

        突出年度重点任务。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从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更加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年度任务,明确具体指标55项,提出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建设35项、实施各类行动计划19项,确保各项工作可执行、可考核、能达效。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力求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尽量让农民多做主。比如,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全面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顺应“进城、入镇、留乡”不同需求,引导农民自我更新住房;加强乡村治理社区协商和“微自治”,鼓励农村老党员、老教师、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参与等。

        突出因地制宜推进。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水平不一,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异,不可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种模式打天下。一号文件强调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编制和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

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

        杨时云介绍,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对全省“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文件共分为八个部分42条,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严守三个底线、聚焦三项重点、强化四大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严守三个底线。一是确保粮食安全底线。文件明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总产量740亿斤以上,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文件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明确了贯彻落实的硬措施。数量上,明确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质量上,明确要求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吨粮田”,按照每亩投资3000元的新标准,高质量完成4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管理。三是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去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作为我省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文件提出,今年将持续优化富民强村帮促政策体系,继续选派工作队、第一书记到村帮促;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认定,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建立分层分类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困难群众,让他们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聚焦三项重点。一是聚焦乡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对产业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还进一步丰富了乡村产业的内涵,从乡土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方面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县域内现代富民产业、商业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乡村经济,更好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二是聚焦乡村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一步强化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以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和工作抓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任务落实,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真正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聚焦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必须突出实效,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文件明确,要进一步丰富完善“1+4+1”的乡村治理路径,有序推进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持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质效,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系列活动,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强化四大支撑。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工作方法创新、重点任务落实,文件专门单列一部分,对农村改革、示范引领、平台载体、要素集聚等作了特别强调,明确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一是强化改革创新。对深化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各类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作了部署。二是强化试点示范。明确在加快睢宁、东台、宜兴、宿城等4个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启动13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推动省市县各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强化要素集聚。今年继续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要素集聚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力争实施1000个以上项目、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明确加快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省级农高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示范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省级科技支撑平台。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一是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文件明确,继续把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制度,形成鲜明工作导向,激发工作动力。二是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重点是加强集中换届后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三是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随着乡村振兴机构调整到位,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

来源:交汇点;中国农业大数据网站及移动端农务通APP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稿酬未付和其他任何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12-65716709#8012